榴莲 2024-04-15
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作为先行示范城市的深圳,被赋予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使命。在2023年——深圳实施建设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第二年,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特点和亮点?
为了深入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一线,真实听取反馈企业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检验深圳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的成效,促进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深圳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征集及调研的基础上,2023年8月起,南方日报、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普华永道中国联合主办启动了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案例遴选及调研(深圳营商环境调研第二季)活动。近日,这一调研的成果之一《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研究报告2023》正式发布。
营商报告封面
本次调研历时4个月,征集超过200个案例,开展20余场次线下政企调研,共有134件案例精选入库,涵盖深圳市各级各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实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的机构。从案例来源看,134件案例覆盖深圳不同层级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等,包括市级层面的案例33件,前海合作区16件、龙岗区14件,南山区、宝安区、大鹏新区各11件,光明区10件、深汕特别合作区9件、福田区7件、龙华区6件、坪山区3件、罗湖区2件、盐田区1件。从案例类型来看,市场环境类案例有61件,便利环境类有36件,法治环境类案例有26件,国际环境类案例有11件。
报告认为,在2023年全球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背景和本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下,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呈现出五个结合的特点:全球对标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宏观促进与微观疏堵相结合、企业关切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普惠政策与服务精细相结合、机构下沉与技术便利相结合。报告还结合市场关切和企业痛点提出稳商、破壁、政策、普惠、减负、监管、出海共7方面的建议
第一部分
新背景下的深圳营商环境建设
◎
全球纳新
抢抓窗口,招揽先进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代表着前沿科技创新方向和经济新增长点的产业新赛道层出不穷,在上一轮全球新兴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的深圳,目前更是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2023年,深圳营商环境建设更加着眼于从全球吸纳创新产业、创新人才,主动把握窗口期、机遇期,有机链接本地资源禀赋和全球先进产业,以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
◎
对标一流
参照世界银行体系,补齐短板
2023年,深圳继续提升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圳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指出,全面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BEE(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BEE是世界银行在2022年发布的研究商业和投资环境的评估体系,在原有基础上更新评估指标、升级评估方法、拓宽评估维度。上述《工作要点》结合经营主体核心问题诉求及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提出10个方面共100项重点任务,部分具体事项和目标要求已超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
◎
全员招商
各街道各部门全力投入招商工作
从2022年底开始,深圳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下沉,从原来的到区级政府进一步扩大下沉至包含街道。各区相继建立覆盖所有街道的“大招商”工作体系,区级职能部门与各街道紧密联动,分层级制定产业图谱和招商目标,推动形成“全员招商”的火热氛围。
深圳各区街道各显身手、各出奇招,纷纷构建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招商格局。有的街道注重调动社区股份公司、产业园区的积极性,推动制定招商计划、协助发布空间信息、联合举办推介活动;有的街道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同乡会的纽带作用,借力产业链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招引优质企业;有的街道结合辖区产业优势特点,聘请该领域杰出人才为招商大使,邀请行业高层次专家、人才担任招商项目评估指导专家。这一招商机构下沉的变化也使得深圳营商环境服务得以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精细化。
◎
聚焦痛点
找真问题,让政策更有感
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支持鼓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举措,一系列“组合拳”聚焦企业和群众创新创业的关心关切。深圳2023营商环境工作也特别突出在真找问题、找真问题、找能够解决的问题,提出务实举措,让经营主体有更直接、更贴切、更实在的获得感。
◎
先行探索
改革驱动,为全国作示范
202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选择深圳等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现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及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增强、经营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提高等目标。《意见》要求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要示范。深圳不断改革创新,及时优化政策,改进服务方式,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出台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第二部分
2023年深圳营商环境建设五大亮点
2023年的调研发现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呈现“五个结合”的特色。
◎
对标对表
全球规则与本土实践相结合
当前,深圳正值“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国际化营商环境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对此,深圳营商环境建设在向全球对标对表的同时,也特别重视与本土实践相结合,释放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服务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更加适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在对标国际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先进水平方面,2023年,深圳积极推进国际规则衔接,在前海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推动与港澳台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允许深圳银行通过深圳征信机构,获取港澳台征信机构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便利境外企业融资。深圳还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建设,以合作方式引进8家国际知名仲裁调解机构,打造国际仲裁优选地。
深圳在对标国际的同时,也在探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本土实践。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一经发行,能够在资本市场向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募集资金,充分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和资源流入科创企业。尽管最初综合融资成本仍然较高,但为破解这一难题,深高新投自2020年开始积极为项目引入政策性支持,首先推出了面向南山辖区科创企业的南山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入池企业的实际综合融资成本得以降低50%。目前,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复制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定向支持辖区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
◎
政策发力
宏观促进与微观疏堵相结合
深圳将宏观促进与微观疏堵相结合,既把握好“主动脉”又深入到“毛细血管”,不断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同时帮助微观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023年,深圳先后制定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等全国首创性地方立法,宏观上立法护航新兴产业发展。深圳还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及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降成本、扩市场、强创新、促转型四个方面,推动全市中小微企业加快恢复发展。
微观层面,2023年深圳新增上线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两个领域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减少专利审查授权时间。同时,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大幅压缩纳入试点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周期,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深圳还率先实施“小错免罚”的包容柔性执法,截至2023年底,已在66个领域形成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四张清单,合计2022项,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容错空间。
从案例上看,“深圳创投日”系列活动是深圳市贯彻落实“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任务要求,建设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和国际风投创投中心的重要举措,也是宏观促进与微观疏堵的极佳写照。目前,“深圳创投日”已连续举办10余场,链接全球创新创投资源,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成为深圳一张重要的金融名片。
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与辖内金融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激活政府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持续赋能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更好更快获得信贷融资。截至2023年8月底,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牵头推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已对接辖内55家金融机构激活企业信用数据超12亿条,服务企业融资超过1800亿元。
◎
监测市场
诉求解决与助企惠企相结合
民营经济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深圳通过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创业和转型升级等方式,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2023年,针对经营场所、用电成本等痛点,深圳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计划,向企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产业空间,大力保障市场主体发展用地需求。深圳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全面消除工业园区转供电加价,累计完成2172个工业园区的改造,每年减少企业用电成本30亿元。
此外,为回应经营主体“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的真切期待,深圳各级部门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短板弱项,以务实举措纾困解难、增添动力。
企业计划在北站壹号试点无人机配送物流,请求街道帮助解决“停机坪”选址问题;高斯霍尔公司因扩大生产经营,亟须扩租500平方米……通过“茶话会”“早餐会”等活动,龙华区民治街道建立“企业问题诉求闭环处理销号”工作机制,安排专人收集企业反馈问题及诉求,梳理并健全相关台账,限时回复企业办理情况,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督查部门协同做好问题跟踪督办,推动企业问题和诉求定期清零。
◎
服务跃升
普惠政策与精细服务相结合
当前,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继续贯彻“企业群众至上、助力产业发展”的思路,把切实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更好服务于深圳产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营主体关切和企业关注,深圳推出更多普惠性政策供给,创新推动“免申即享”扶持方式落地,使得惠企政策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送达企业,持续吸引企业扎根深圳。
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打造全国首个涉税专业服务集聚区。一方面,联合前海管理局制定支持行业创新发展的18条措施,形成了涉及税收、市场、人才、产业生态等4个领域,涵盖机构落户、物业租购、奖励补贴等内容的政策组合包,以“空间+政策”方案推动前海涉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建立“专所管理+专厅服务+专岗对接”涉税机构管服一体模式,为涉税中介提供精细化、多元化服务;在产业上牵引带动,建立专业团队,积极开展政策推介,吸引更多的优质涉税专业服务机构落户前海。
◎
科技赋能
机构下沉与技术便利相结合
机构下沉与技术便利相结合是深圳提升营商环境的主动探索,是营商环境服务深层优化、集成创新、迭代升级的“加速器”。如果说传统的营商环境是“人工模式”,那么技术赋能下的“数字化”营商环境就是信息时代的“自动模式”,是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重要前提。
2023年,深圳上线“开办企业一窗通”音、视频双录电子签名功能,实现电子签名无介质,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企业开办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深圳还在“i深圳”APP上线了政策补贴直通车平台移动端专区,新增“免申即享”事项100项,实现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还有龙岗区打造的“指尖办”“掌上办”移动云上大厅,为辖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行政审批业务全流程一对一掌上视频咨询和办理服务。
为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激活产业新动能,深圳在持续发挥“数字化”技术赋能作用的同时,也切实落实机构主动下沉、提前介入,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以更加精细化的公共服务,推动招商、稳商工作向高质量迈进。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探索实施“园长制”,通过园长精细化管空间、管准入、管招商,率先在营商环境优化领域应用“网格模式”。通过64个干部、112人“三人小组”团队密集下沉园区,与企业近距离开展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以往营商环境问题“看得到的解决不了、能解决的看不到”的难题。
第三部分
聚焦市场关切、提升深圳营商环境七大建议
◎
稳商
重视全生命周期服务
带动企业推荐合作伙伴
“回顾过去一年的招商引资,我们发现最有效的招商还是来自辖区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和他们向合作伙伴的推荐。”在深圳多场调研中,从当地招商官员的反馈中都可以发现,深圳招商引资工作中最有效的恰恰是“稳商”,通过服务对接好辖区目前的企业,从而让他们的合作伙伴更有信心过来投资。
在调研中,多位企业家表示,希望当地政府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不要忘了辖区目前已有的企业,“现在来深圳招商的各地给的条件一个比一个高,虽然我们也知道那些地方可能隐性成本较高,但也希望深圳有相关政策和资源时不要忘了我们这些本地企业”。
提升营商环境的前提,必须是帮助本土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只有这样全链条全过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才能真正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和招商工作的有效。
◎
破壁
破除民企准入隐性壁垒
优化政府项目招投标流程
有企业表示其在扩大生产、扩大经营、项目招投标等方面面临过不合理限制与隐性壁垒,尤其项目招投标。另外,其认为,深圳很多政府项目招投标普遍采用的“评定分离”定标制度有待优化。对此,企业建议:加快推动深圳放宽一些产业和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政务服务标准化操作规程,严禁各部门设立或变相设立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健全投诉和处理回应机制;优化政府建设项目“评定分离”定标制度等。
◎
政策
强化稳定性连续性
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调研中有企业反映,深圳市、区出台的部分政策,尤其是惠企促发展的一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缺乏针对性和连续性、执行不到位、兑现手续繁杂等问题。“政策发布很多,但落实执行到位的没那么多。”有企业家表示。企业建议,要强化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加强执行,适当考虑放宽部分企业享受政策的条件,持续、有效给予企业支持,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
普惠
兑现落实惠企政策
希望更多“免申即享”
有民营企业表示,现有政策尤其是惠企政策的兑现手续繁杂,希望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对此,企业建议完善惠企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希望惠企政策制定能充分沟通,充分听取和征求民营企业、行业商协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意见,使惠企政策能够真正触达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
对于近年部分惠企政策的“免申即享”,企业较为认可。有企业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打破惠企政策落地“手续繁、兑现慢、往返跑”等现象,将“企业先报、政府再审”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系统智审、确认申领”的主动服务模式。
◎
减负
善用数字化智慧平台
减少多头重复调查检查
深圳某街道调研中,企业反映较为集中和突出的问题包括政府部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外地部门无充分正当依据跨地区执法,以及多部门要求重复,多次填写相同或相似表格等情形。对此,企业建议,涉及企业的常态化检查能否进行联合监管执法,尽量避免选择性检查、重复检查、频繁检查等可能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活动。同时,对于多层级部门重复、类似的调研等,能否善用数字化智慧平台,避免数据和调查多次、重复采集。
◎
监管
规范涉企监督执法
营造公开有序监管环境
对于有企业反馈,监管、执法标准和规则不透明,对监管或者执法相关处罚申诉困难等问题,专家建议,要严格规范涉企监管执法。一是梳理全市范围内的高频、重点涉企检查事项,并加以规范;二是建立健全涉企监管监察机制,不断提升涉企监管执法的透明性;三是规范涉企监管执法的自由裁量权,政策执行严禁“一刀切”,营造规范、公开、有序的涉企监管执法环境。
◎
出海
建一站式服务平台
综合服务助企业“走出去”
在调研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除了常见的市场、人才、空间、成本等方面外,对于拓展海外业务呈现较为突出的需求。很多企业近年有拓展海外市场的意图,但苦于没有相应的法律、金融、外汇等服务。企业建议,深圳能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简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设厂、展业等事项的审批程序,提升全市民营企业海外投资便利性。再者,能否全面提升深圳民营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服务保障能力,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走出去”信息共享、国际政策咨询、项目对接、国际法律法规咨询、海外维权等综合服务。以及提升民营企业外汇资金使用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