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 2025-10-15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速转型的当下,“科技如何真正扎根田野、赋能产业、带动农户” 已成为行业核心命题。近日,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理事单位,深圳市翌卡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的中国绿仓嘉兴基地正式进入运营阶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鲜活且极具借鉴意义的答案。
总占地1000亩的中国绿仓嘉兴基地,不仅是“设施康养、鱼塘养殖、生态调水”三位一体的创新试验田,更以“生态化、智慧化、无抗化、设施化”为核心标准,构建起科技赋能产业、产业带动农户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一、 智慧中枢:数据驱动的精准养殖革
走进基地养殖区,智慧渔业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水温、溶氧量、pH 值等数据,背后是物联网感知设备的 “全天候站岗”。正如基地负责人陈增宇所说,“从水源到出塘全程可控”,而这种 “可控” 的基础,正是物联网打破了农业生产的 “数据孤岛”。
更关键的是,基地采用海关备案标准推进 “无抗养殖”,物联网系统不仅监测环境数据,更实现了 “养殖过程可追溯”。投饲时间、饲料用量、水质调节记录等信息全程留痕,保障了水产品安全,这种 “数据驱动的品控”,正是物联网赋能农业标准化的核心价值。
二、 产能跃升:科技加持下的“蓝色粮仓”
精准投喂:投饲机依据云端平台预设的 “生长阶段-水质状况-摄食规律” 算法模型自动运行,避免了人工投喂的 “多投浪费、少投欠养” 等问题;
生态循环:生态调水区与养殖区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联动,养殖尾水经处理后实现 “零排放” 回用,既为鱼塘提供稳定优质水源,又解决了传统养殖的污染问题。
在智慧系统的精密调控下,基地生产效能实现质的飞跃:当前产能每日稳定出鱼5000斤,而项目全面竣工后,日出货量将突破60000斤大关,年产值预计逼近3亿元人民币。
三、 联农带农:构建“共富”的产业生态圈
绿仓基地的雄心远不止于自身高产,其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基地作为区域性的智慧渔业示范平台,其成功模式、技术标准和运营经验将向周边中小养殖户推广复制,带动区域渔业整体升级。
目前,基地的辐射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以及技术输出、订单收购等方式,联动周边12000亩养殖区域高质量生产,共享发展红利,确保产业增值收益有效回馈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中国绿仓嘉兴基地的投产,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落地,更是物联网技术 “从城市走向乡村、从概念走向实践” 的缩影。未来的智慧农业,将通过物联网的感知力、计算力、连接力,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生态。
我们相信,物联网将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力量。而协会也将持续发挥生态协同作用,让更多 “科技兴农、产业富民” 的实践在全国落地生根,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
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以构建 “平台化运营 + 产业智库 + 顶层设计 + 生态闭环” 的多维协同模式,致力于解决产业痛点为目标,将服务成果量化,实现从资源对接、技术转化到规则制定、人才培养的全方位生态赋能。未来,协会将继续完善服务体系,也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